朱永新教授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一丹教育发展奖
2022
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中小学教育,读写能力
亚洲
家校合作,推动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
朱教授的工作弥合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教师成长模式”提供阅读书目、线上资源和平台等,鼓励教师静思吸纳、专业阅读与写作、梳理表达和分享,将前沿学术研究带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建立一个教师成长共同体,鼓励农村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该模式还能培养领导技能,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新教育实验鼓励师生共写随笔,亲子共享阅读。“营造书香校园”邀请学生所在社区的更多成员加入阅读和学习的过程。新教育实验使得家长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培育成长型思维,营造了更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
新教育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切实提高了学习成果。研究表明,在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与习惯和归属感显著提升。
二十年来,朱教授在中国教育界内外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他的著作已被翻译成28种语言,《未来学校》和《致教师》等20多部专著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朱永新教授还被评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当代教育家”、”中国教育60年60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并荣获IBBY-iRead 2020年杰出爱阅人物奖。
“朱永新教授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普惠——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重要教育议题不谋而合。新教育实验鼓励以全方位学习带来个人成长,为此,培养教师及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这些措施逐渐改变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提醒了我们:学习也可以充满快乐。”
多萝西·戈登 (Dorothy K. Gordon)女士
一丹教育发展奖评审小组主席

我衷心祝贺朱永新教授获得2022年一丹教育发展奖。作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教授致力于解决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推进教育公平和普惠。他的工作从教育的不同角度出发,激励学生、教师和家长合作,强调学习的幸福感和个人成长。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成立20多年来,新教育实验已经从一所学校发展成为8000多所学校、50多万教师及800万学生积极参与的网络, 其中许多学校位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在新教育研究院良好的管治结构之下,数千名志愿者、多家研究机构积极支持新教育实验的工作。
新教育实验以研究为基础,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师及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这些措施逐渐改变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方式。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明显改善。
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模式”旨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新教育实验还提供阅读书目、线上资源和平台等,鼓励教师静思吸纳、专业阅读与写作、梳理表达和分享,将前沿学术研究带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建立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鼓励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让教师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世界各地的教育家都可以从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激励模式中得到启发。
“家校合作共育”以阅读和合作为基础,积极动员学生、教师和家长。“书香校园”中的图书馆提供课余及校内外学习资源,鼓励师生共写随笔、亲子共享阅读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新教育实验通过与学生所在社区的积极互动,营造了更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培养他们成为宽容、乐于合作的公民。这种协作模式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跳出了应试教育的窠臼,提高了教学结果。
新教育实验的教育举措为参与实验的学校带来了切实、可衡量的积极影响,有效促进了教师成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表现。
这些只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部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广泛在海外传播,他的书里还有很多对新教育实验成果的阐述。这些实践经验经过亚洲研究机构的分析,为一些地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根据疫情期间累积的大量远程学习经验,朱教授计划建立一个采用云技术的教学资源平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祝贺朱永新教授多年的教育工作受到肯定。他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打破自身顽固的思维壁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教育实验在中国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借鉴意义。
朱教授在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坚持解决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说明心态和思维是改变教育的有力工具。更重要的是,他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幸福、快乐地学习。我代表评审委员会祝愿朱永新教授和他的团队继续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