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一丹奖基金会与牛津大学教育学院合作举办的“一丹奖欧洲会议”在线上顺利召开,来自一丹奖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女性教育活动组织CAMFED(Campaign for Female Education)、新学校基金会FEN(Fundación Escuela Nueva)的全球教育界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作为此次会议的一部分,一丹奖基金会还于5月27日举办了首届博士生国际研讨会,向新一代教育研究者给予支持。
在过去的2020年,全球90%的学校教育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在反思疫情为教育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围绕全球教育的未来积极献计献策。此次共有6位明师堂成员参加一丹奖欧洲会议,分享他们在相关教育议题上的见解。
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博士表示:“世界瞬息万变,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教育在教育机会、包容性及数字鸿沟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教育不能停,教育的交流、合作、行动需要继续推动。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更应该同舟共济,向共同的目标努力。无论命运的旅程行至多远,都不应停止学习的脚步。”
牛津大学校长露易斯•理查德森(Louise Richardson)教授表示:“陈一丹博士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进步,以教育作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方式。陈一丹博士及一丹奖基金会致力于向教育领军人物给予认可、授予嘉奖、提供支持。我有信心,一丹奖会锲而不舍地坚持它的愿景,透过教育创造更好的世界。”
专题讨论一:行为和动机的关联
讨论嘉宾:
- 露西·莱克(Lucy Lake)女士,2020年一丹教育发展奖得奖者,CAMFED首席执行官
- 安吉·穆里米尔瓦(Angeline Murimirwa)女士,2020年一丹教育发展奖得奖者,CAMFED非洲项目执行总监
- 薇奇·科尔伯特(Vicky Colbert)女士,2017年一丹教育发展奖得奖者,新学校基金会创办人
- 哈利·丹尼尔斯(Harry Daniels)教授,牛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教授
在相关专题讨论中,与会专家首先围绕如何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系统展开探讨。牛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哈利·丹尼尔斯、2020年一丹教育发展奖得奖者露西·莱克和安吉·穆里米尔瓦等嘉宾分别从自己的研究和项目出发,讨论如何营造有参与感和归属感的学习氛围,以及这些策略在改善课堂出勤、对学生形成激励以及提升学习成绩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在世界上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贫困和性别不平等原因,仍有很多学龄儿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围绕这一重要课题,与会学者们积极建言,从部分因缺少教育资源而被边缘化的学生经历出发,着重探讨了如何提高教育领域各方面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专题讨论二:提升教学的科学方法
讨论嘉宾:
- 卡尔·威曼(Carl Wieman)教授,2020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和教育学院教授
- 拉里·赫里奇(Larry Hedges)教授,2018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美国西北大学统计学系主任
- 托马斯·肯(Thomas Kane)教授,一丹奖明师堂成员,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沃尔特·H·盖尔教育学教授
- 西比尔·埃尔杜兰(Sibel Erduran)教授,牛津大学科学教育学教授
学者们聚焦如何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斯坦福大学教授、2020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卡尔·威曼(Carl Wieman)等专家分享了创新学习及授课模式,进而改善学习效果的案例。他们强调,围绕未来教育的创新应当立足于实证研究。
专家们建议,应当为教师配备新型教学实践开发工具,使教学实践的开发以相关研究依据为基础;今后的教育应当越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而非继续延续当下体制,只通过考试衡量学生积累相关知识的数量。
为支持教育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一丹奖基金会还举办了首届一丹奖国际博士生研讨会。会上,年轻学者们聆听了牛津大学教育、互联网及社会学教授丽贝卡·艾农(Rebecca Eynon)有关未来教育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分享。露西·莱克与安吉·穆里米尔瓦则与大家分享了女性教育活动组织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存在的众多教育问题的经验,例如教育不平等以及设施落后等。
在此次博士生研讨会的前期征文环节,来自全球的50多位博士生提交了论文。一丹奖基金会和牛津大学专家组成的小组从中遴选出五篇优秀作品,作者将受邀参加今年12月于中国香港举行的一丹奖峰会及颁奖典礼,并获得与2021年一丹奖得奖者独家会面的机会。入选文章还将在一丹奖博士生国际研讨会的年度汇编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