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kmini Banerji博士
伯樂林教育基金會行政總裁
一丹教育發展獎
2021
教育公平;提高全球識字率;政策和研究;教育和社會;教育監測、評估和測試;建立合作關係
亞洲, 非洲
「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並可以好好學習」
為了應對學習危機,伯樂林教育基金會在10年間與印度過半數的邦政府合作,推出TaRL(Teaching at the Right Level,即「適當水平的教學」)項目。通過TaRL的教學模式,教師對學生學習水平進行評估,並根據其水平而非所在年級,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後透過適合他們的課堂活動及材料,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讀寫及理解能力。伯樂林也提出對應的目標讓學生達到基本的數學水平。雖然每間學校、每個社區都可以採用TaRL,但Banerji博士強調與政府的大型合作是真正提升平均學習水平的關鍵所在。如今,不僅是印度,許多南亞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國家的學校和教育體系都採用,並制定適合當地的TaRL教學模式。
伯樂林教育基金會也積極著手於改善兒童學前教育,提出專門幫助3-6歲兒童掌握所需技能的方法,為他們未來入學做好準備。
2008年,Banerji博士被印度比哈爾邦授予首屆「毛拉納·阿布·卡拉姆(Maulana Abul Kalam) 教育獎」。該獎項表揚對比哈爾邦教育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士,而Banerji博士是該獎項的首屆得獎者。
「Banerji博士和伯樂林教育基金會擁有明確的使命——『讓每個孩子能上學,亦能好好學習 』。這提醒了我們,除了要提高學生入學率,還要注重提高教育質素。為實現這一目標,伯樂林教育基金會所推出的計劃在改善學生學習成果方面的成效卓著,既具成本效益,又極具擴展性,為教育界帶來創新的突破。」
Dorothy Gordon女士
一丹教育發展獎評審小組主席

教育創新突破
首先,我向Rukmini Banerji博士及伯樂林教育基金會表示衷心的祝賀。
Rukmini Banerji博士是2021年一丹教育發展獎得獎者。她也是印度伯樂林教育基金會的領導者。伯樂林教育基金會的使命是「讓每個孩子都可上學,並能好好學習」。這提醒我們不僅要將教育質素的重要性銘記於心,更要讓教育之門向每個人打開。為實現這一目標,伯樂林教育基金會所採取的措施,大大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措施既符合成本效益,亦可以於世界各地廣泛應用,帶來教育創新突破。
研究顯示:50%以上的學齡兒童並未達到所受教育程度相應的基本讀寫和數學能力,使他們長遠難以獲得學習帶來的益處,也不利於他們未來的就業。此結構性缺陷是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無形中削弱兒童對自我潛能的信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長遠的不利影響。這現象在資源貧乏的國家及農村地區更為常見,新冠疫情則進一步加深了學習差距。學習監測全球聯盟使用「學習貧困」一詞來描述年滿10歲兒童仍未能獲得應有讀寫能力的現象,並用該詞衡量學習差距的嚴重程度。據估計,若不採取補救措施,數億名兒童的「學習貧困」現狀會因為新冠疫情而進一步惡化。雪上加霜的是,我們沒有衡量上述現象嚴重程度的參考數據,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過半數學齡兒童的學習狀況沒有數據作為參考。
2005年起,伯樂林教育基金會發展出一套以社區為中心的方法,收集可以採取實際行動的依據,即有關印度郊區兒童入學及基本學習成果的資訊。ASER是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程度報告,每兩年進行一次評估。數萬名志願者到訪印度不同區的家庭,記錄在不同的區、邦、乃至全國3-16歲兒童的學習狀況。在評估中,家長參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在收集、分析學習數據時,也讓人們意識到誰的觀點最為重要。一些受訪的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ASER卻讓他們有機會為自己的孩子爭取適合的教育方式。
ASER的早期報告讓伯樂林教育基金會更了解印度教育問題的本質,讓他們得以設計更精準的研究及測試方式。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TaRL,直接針對兒童難以獲得基礎能力的結構性原因。伯樂林團隊解釋:「這種方法根據學習需求,而非年齡或年級,把3-5年級的孩子分為若干組別,專門教授他們某科的能力,而非某項課程。定期評估學生表現,而非僅僅依賴期末考試的結果。」在學校實行TaRL的過程中,伯樂林團隊也在不斷改善,並精心設計隨機試驗,監測教學工具的實際成效。數據亦同時顯示,TaRL在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
隨著全球越來越多地方採用並制定適合當地的ASER和TaRL,Banerji博士傑出的管理及學術研究能力功不可沒。她和其團隊的果斷、創造力展現出建設性批判,以及運用數據為基礎作出決策的重要性。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謹記的寶貴經驗,尤其是在我們解決教育新舊難題,重塑教育體系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