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型心態這個理念驅動著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與創造智慧、展現才華和激發潛能。同時,我們需要深入地認真思考該如何提供有利的環境與條件來讓學生們能夠茁壯成長。
我們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合作發佈了一份新報告,以幫助投身於教育工作和相關政策制定的朋友們更清楚理解成長型心態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以及如何將其接入學校與教育體系內。您可以下載並閱讀完整的報告,也可以先看看我們小結出報告裡的一些重點思考。
首位一丹教育研究獎得獎者卡羅爾·德韋克 (Carol Dweck) 開創了成長型心態這個理念
她提醒我們培育成長型心態的成功要訣離不開教學技巧與悉心安排兩者高度配合。真正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相信能力是可以經過努力而得到不斷提升的。而更深層次的核心價值體現在熱衷於學習的態度—勇於接受挑戰;把每次挫敗視為學習的機會;以及積極探索各種不同方式方法去完成目標等。但它也很容易被誤解或者被誤認為是簡單地告訴學生們任何願望都可以實現。
Carol 的長期研究發現,與同齡學生群的一些固化思維相比,擁有成長型心態的學生們會有更宏大的抱負,也往往會取得更高成就。她和她的團隊目前正在探索研究教師們在培育與支持學生建立成長型心態這方面所起的關鍵作用。
OECD 正在通過國際學生評估項目 (PISA) 衡量成長型心態的影響力
PISA 每三年對全球60萬名15歲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 (Andreas Schleicher) 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也是我們一丹教育研究獎評審小組主席。他將 PISA 打造成各國關注教育質量、公平、效率和最佳實踐的最高標準。PISA 的評估框架也會隨著社會變化而不斷優化與吸納有關教育的量化指標。每次 PISA 評估標準升級都會納入新的探索領域,如科學信念、閱讀動機、協作解決問題能力和幸福感等。2018年,來自78個經濟體的學生成長型心態首次被納入到研究範圍裏。
PISA 數據為不同教育體系在考慮持續改善教育這個議題上給出了可靠依據。通過將成長型心態納入到 PISA 探索分析之中,我們可以在國際平台上收集到有高度可比價值的資訊,幫助我們籌劃覆蓋面廣而有效持久的改變。
這份報告以多元視角看成長型心態
我們經過分析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不同國家裡的成長型心態與其實際影響力會否因應社會進程、具體經濟狀況甚至不同性別而可能產生的一些明顯差別。
PISA 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固化思維佔比在不同國家裡可以有很大差異。這代表著學習環境因素影響甚深,但任何地方的學生都可能擁有成長型心態。
總而言之,那些不接受「智慧是不能改變的」的學生們比其他學生評估表現更為出眾。但這份報告也帶出了另一個新問題,就是在評估表現比較平穩的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成長型心態似乎並未有帶來很明顯的效益。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瞭解如何拆解既有努力耕耘的學習文化與通過成長型心態能激發出的推動力兩者之間的關係。
這份報告還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區域裏有關成長型心態與學生幸福感的關係。此外,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學校實踐和教育政策扶持,對於培育成長型心態和學生們的整個教育體驗效果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成長型心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們工具包里應該有它
任何的教育體系都不能依賴於單一類別的改進方法。不過,已經通過了充分測試的成長型心態項目相對划算,也比較容易展開大規模試行與管理。因此,在考慮改組學校與加強教師培訓等傳統教育改革的同時也值得借機引入成長型心態。
隨著繼續與 OECD 合作通過PISA、研討會以及Carol與其他兩位一丹獎得獎者薇奇·科爾波特 (Vicky Colbert) 和拉里·赫奇斯 (Larry Hedges) 的緊密協作關係來探索成長型心態的未來發展,我們會陸續發佈分享有關最新動向的報告與文章,請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