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總監兼一丹教育研究獎評審小組主席Andreas Schleicher出席亞洲公益創投網絡(AVPN)2020線上年會,就「推動教育升級」發表主旨演講。BRAC IED執行董事Erum Mariam博士也於會上分享了新冠疫情下推動教育平等的心得體會。

在6月9日的「性別」專題會議上, Erum Mariam博士作為演講嘉賓,就「新冠疫情下,教育的不平等性」的話題,分享了她的看法。BRAC的創辦人Sir Fazle Hasan Abed KCMG爵士是2019年一丹教育發展獎得主。
Erum Mariam博士在會上提到,受新冠疫情影響,孟加拉國政府要求人們保持社交距離。BRAC意識到,必須找到方法與各個家庭保持聯系,確保兒童在非常時期能夠繼續學習。
為應對新冠疫情,BRAC充分凝聚和發揮了婦女的力量。疫情期間,BRAC引導婦女使用通訊工具,讓她們能更好地照顧家庭。這不僅保持了各個家庭與外界的聯絡,而且保證了兒童和其他家人能透過通訊工具繼續接受教育,並獲得健康支援。
「Pashe Achhi(Beside You)項目的發展,讓我們能夠透過電話,為孩子們提供社會心理支援,同時,也能確保他們以這種有趣的方式接受教育。我們現在深刻意識到,一線工作人員和遊戲組織者、兒童及其家庭之間的聯系至關重要。這也再次提醒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兒童的學習和幸福生活不應受到影響。」Erum Mariam博士說。
BRAC成立於孟加拉國,由法茲勒・哈桑・阿貝德爵士創辦,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組織之一,致力於幫助貧困人群,特別是女性,助其實現自身潛力價值。

6月11日,Andreas Schleicher圍繞「推動教育升級」的話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並基於OECD與一丹獎基金會新開展的合作研究項目,分享了最新的教育觀察。
Andreas Schleicher在OECD工作期間,發起了知名國際學生學習評估項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旨在對15歲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測試, 從而評估各教育體制的表現。此次OECD與一丹獎基金會的合作研究項目將整合PISA數據的分析結果,並以首屆一丹教育研究獎得主Carol S. Dweck教授 提出的「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理論作為指導。
盡管當今世界數字化、全球化仍在加劇,但據PISA的評估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多數國家的教育成果並未得到提高,社會背景、地理環境和性別差異仍是影響教育成果的主要因素。
透過此次研究項目,OECD與一丹獎基金會致力於對新的PISA數據進行分析,以揭示學生的「成長型心態」與學業成績、學習意願以及克服社會挫折的能力之間的密切聯系。
「這個新的研究為推動教育升級提供了重要指引,在未來會變得愈發重要。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人們必須能夠持續地適應環境,不斷成長,這就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及動力,而『成長型心態』是核心要領。過去我們學習如何工作,現在學習才是我們的工作。」 Andreas Schleicher說。
「成長型心態」理論指出,每個人都有潛力改變命運、塑造未來。「這就是動力的來源。重視思維發展有助於學生的蛻變和成長,讓他們可以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並調整屬於自己的定位。」 Andreas Schleicher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