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伙伴、同事、朋友,


欢迎大家出席“在变化中的世界学习:教育实证、创新和创造性思维”会议。


此次峰会由一丹奖基金会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合作举办,共同探索如何以教育实证为基础,拥抱创造力,打造富有韧性、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


首先,我向OECD教育团队表达衷心的感谢。一丹奖团队与OECD教育团队的合作和友谊渊源已久,如与一丹奖得奖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教授合作展开成长型思维相关的研究,以及参与得奖者埃里克·哈努谢克(Eric Hanushek)教授的项目,提升非洲教育研究能力。


此外,我感谢OECD教育与技能总监安德烈亚斯·施莱彻(Andreas Schleicher)。安德烈亚斯还担任一丹教育研究奖评审小组主席,他能够敏锐地洞察杰出的教育理念,及其背后的教育创变者。这些教育理念都彰显出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这正是此次会议所探讨的主题。


创造力在不同语言、文化下有不同的解读。它或许难以定义,却能被一眼认出。


人们对创造力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它是大胆想象,以新视角看待问题或事物的力量;它也是从无到有——创造的力量。


总体而言,创造力可以是产生新想法、新事物、新思想、新行为的能力。


创造力令人兴奋不已。当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思绪会为之飞驰, 内心也灵感翻涌。创造力可以是一本好书、一件颠覆传统的艺术品、甚至是改变我们固有观念的一段对话。有时,它也可以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比如飞速发展的AI模型。


那么,作家、艺术家、发明家们是如何构思出全新事物和想法的?他们如何将想法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如何构思出强大的AI模型?他们如何赋予机器不同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道家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始于混沌,是混沌中升华而出的原始秩序,也是对混沌极具想象力的一次重塑。想象需要化为现实,就需要专业知识、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众人齐心合作。


一丹奖得奖者正在构想并开创教育下一代的新方式,如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提出的“成长型思维”;薇奇·科尔波特(Vicky Colbert)创立“新学校基金会”使用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季清华(Michelene Chi)教授关注主动学习的ICAP框架;及卡尔·威曼(Carl Wieman)教授对教育科学的研究。他们的工作正在培养下一代大胆想象,积极创造。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大背景下,其革命性的影响是共识的。然而如何做,如何变化,仍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印证的阶段。回到教育,互联网时代对教育体系起到了工具和信息的连接作用,人工智能时代,会对教育体系有颠覆性的影响,这是我们即将卷入的革命性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力、实证、创新将是引领我们驶向未知水域的关键驱动力。


我们身边不乏通过融会贯通、批判性思维以及合作激发创造力的例子,使创造力、创新与教育实证成为环环相扣的生态体系。


创新是将创造性思维付诸行动的过程,使想象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优化。教育实证则不断为这一过程校正方向,提供指引,进一步激发新的思考。


当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实证万事俱备,与其说他们指明了点到点之间的方向,倒不如说他们编织成了一张点亮世界、连接你我的地图。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确实需要这张地图的指引,来应对贫困、不平等、冲突及气候变化等复杂问题。需要创造性地思考解决方式,并付诸行动。积极与他人的创意互动,不仅可以重塑我们自身的世界观,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简而言之,保持创造力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无论作为学生、老师、学校、教育体系还是政策制定者都是如此。


我非常荣幸参与此次会议,期待会议接下来两天的讨论,与大家一起发挥创造力,构筑教育未来。


谢谢大家!


陈一丹 
一丹奖创办人 
2024年6月18日 


dots
cu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