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卢茨教授的小学过得并不快乐,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教育带动改变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教育是推动积极变革的催化剂。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我们需要迫切应对气候变化的后果的当下尤为如此。
卢茨教授在早年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可持续发展的模型都并不完善——教育因素并没有被包括在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人力资本的可靠数据。他通过将自己的人口研究与气候学家的研究相结合,重塑了我们预测未来以及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方式。他的研究还证明了教育是降低环境风险最重要的因素。
他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的团队共同开发的“共享社会经济发展路径”(SSPs),将气候变化情景与不同的社会经济未来相结合,已被不同国家参考,制定气候、教育和投资决策。
你对上学和教育的印象是怎样的?
小学的经历使我不喜欢上学。我们必须乖乖坐着,双手平放在桌子上,表现不好,有时还会挨打。从玩玩闹闹的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阶段。中学的回忆就好了很多。到 16 岁时,我终于感觉如鱼得水,因为我当时是学生通讯的编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叫做《小学教育:对儿童的犯罪》,因为我太讨厌小学了。之所以提到这段经历,是因为从那以后,我的学习开始以科学见解、实证和数据为基础,而非“教育”的含糊概念。
你最重大的发现是什么?
我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测试不同的科学模型。该研究所是世界上研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顶尖机构之一。除了按照年龄和性别,我当时还尝试通过其他指标来构建人口结构,其中一个指标便是教育程度。
结果发现,如果将教育纳入模型,那么它是推动积极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让我十分惊讶。
自此我便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如果你浏览“维特根斯坦中心”的主页,就会看到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不同国家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据此可以估算教育在健康、管制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带来的量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口研究揭示了经济增长和社会改变的哪些信息?
研究证明,当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进入工作年龄时,经济增长最为迅速。为何如此?人口学是对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的数学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它的重点研究重点从人口数量转化为年龄结构。而在IIASA,我们进一步拓展了研究思路,开始追踪教育程度和劳动力参与率等指标。我们的多维人口学模型能够对几十年后的人口特征变化进行预测。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如今有多少 20 岁的女性完成了中学教育,然后结合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情况进行调整后,就可以预测 40 年后拥有中学教育水平的 60 岁女性数量。这是理解社会和经济变革的一大重要预测指标,包括 “人口红利”——即当有较大比例的人口处于工作年龄且受教育程度更高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为什么女性和女童教育尤为重要?
女性教育不仅是一项人权,更对宏观经济和人口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与收入或财富等因素相比,母亲的教育程度对孩子更为关键。我们在一篇名为《生存中,头脑比金钱更重要》的文章中总结了这一发现 ,即你拥有的知识比口袋里的钱更有影响力。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女性的教育程度是出生率的关键决定因素,因为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通常希望生育更少的孩子,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实证研究还表明,女性显著影响着一个家庭的营养和健康情况。女性更充分地参与儿童早期发展,而幼儿期是孩子认知与情感成长的关键阶段。从不同角度看,女性影响着未来一代的发展。
教育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教育对于增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至关重要。我写过一篇文章,副标题为《培育更多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工程师》,这篇文章阐述了在教育迅速普及的情景下,因灾死亡的人数远低于教育停滞的情景。尽管工程项目等“硬适应”项目不可或缺,但投资教育这类“软适应”能帮助人们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我们正处于紧要关头,现在做出的决定对未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即“共享社会经济发展路径,SSPs),可以看出,提升现有的应对能力和教育水平,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更倾向灵活行事。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节省能源,例如通过搭乘公共交通。他们还可以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
《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之内。然而,我们现在的气温升幅已经达到了1.5℃。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新任总干事汉斯·约阿希姆·谢伦胡伯(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预测,即使我们履行了所有承诺,未来,气温升幅仍将达到2.7℃甚至3℃。这会造成极为严峻的影响。
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落后于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其 169 个具体目标。我们可能无法在 2030 年达成这些目标。但如果说我们完全赶不上这些目标了,人们就会觉得无能为力,从而坐视不理,反而带来更大的危害。我们必须为人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目前,我们正在讨论将目标期限延长至 2040 年,甚至考虑制定新的衡量标准。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命我为撰写《未来即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 15 位专家之一。该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时相互独立,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从综合的角度看待可持续发展背后的整体图景。在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又一次不言而喻。
去年,我们在 IIASA 发布了一份名为《可持续身心健康系统分析》的报告。报告重点讨论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身心健康。在长期来看,这种可持续身心健康的理念或许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明前进方向。
你有什么想和我们分享?
我们不能再袖手旁观了——我们现在做出的决策和投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决策和投资,将直接影响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全球福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