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丹獎項目資金支持
基礎學習
社交情緒學習
概述
背景
理念
影響與結果
項目故事
探索更多
伯樂林教育基金會已惠及50萬兒童
與旁遮普(Punjab)邦和卡納塔克(Karnataka)邦政府聯手,幫助約49萬名兒童
在德里市300個社區開展工作,直接支持約7千名兒童
*以上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
優質的早期教育不僅為兒童成長打下堅實基礎,還可以降低日後採取干預措施以彌補學習差距的需要。針對兒童早期教育,伯樂林教育基金會(Pratham Education Foundation)提出「飛躍」策略,支持印度幼童和家長,讓下一代站在公平的教育起跑線上。
學習需要日積月累。基本的讀寫和算術等基礎能力是未來學習的關鍵要素。25年來,伯樂林教育基金會一直致力於幫助兒童彌補數學和讀寫能力上的缺口。伯樂林的「適當水平教學」(Teaching at the Right Level,TarL)項目表明,兒童僅需30到50天,便能學會閱讀並掌握基本算術能力。
倘若兒童在早期階段無法掌握這些基礎技能,隨著課程難度的提升,他們可能會落後於同齡學生。即便繼續上學,這些兒童也難以按照預期的速度取得學業上的進步。如果一些孩子到二年級末或三年級初時,仍未掌握基本的讀寫和算術能力,那麼讀書不僅難以帶來知識增長,甚至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會學習或者不夠優秀。
疫情爆發之前,印度只有30%的三年級(即8歲)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學習能力。在此之上,新冠疫情造成的停學和學習損失使情況雪上加霜。《2022年教育狀況年度報告》指出印度兒童的基本閱讀能力已經降至2012年前的水平——還原過去數年取得的進步。
伯樂林教育基金會的「飛躍」早期教育策略通過為未來學習打下扎實的根基,從而使兒童無需追趕同齡學生的學習水平。最終目標旨在幫助印度以及其他國家的兒童取得重要進步。
伯樂林教育基金會發現,如果兒童在學前教育到小學1–2年級採用連貫相似的教學方法,他們可以更加自信地邁入正式教育,打下結實的學習基礎。伯樂林將其稱為「連續性模型」。
伯樂林的幼兒教育項目旨在能夠因地制宜,並充分利用資源。項目以簡單的方法執行,秉持寓教於樂的學習理念——凝聚社區義工展開小組教學,同時透過「教育互換」(Education for Education)課程,像義工提供相關培訓機會或興趣課程,包括數碼科技和款待服務等。
此外,伯樂林重視廣泛的社區參與,例如通過短信和網上通訊等方式向學生母親發送遊戲式學習資料,從而與她們保持緊密聯繫;並且舉辦入學準備分享會等活動,拉近社區與學校的距離。
通過在這些情景下展示教學模式,再加上持續的推廣,伯樂林吸引了邦份和區份政府的參與,使項目可以擴大規模至教育體系層面。伯樂林團隊幫助教師和學校領袖充分利用教學材料等現有資源,展開培訓、監督課堂執行狀況並向政府提供反饋。
最後,伯樂林高度重視全面穩健的評估與考核,確保所有工作有證可循、切實有效。通過龐大的資源數據庫,他們可以進一步強化並支持規模更大的政府教育體系,在印度更廣泛地展開優質早期教育。
第一,建設伯樂林的骨幹領導成員,打造並完善其「連續性模型」,以及為嬰幼兒階段研製一整套教學內容和活動。
第二,拓展現有項目的影響力——特別是「庭院之家(Anganwadi)」項目(支持政府運作的早期教育中心)、托兒所和學前教育。通過這些項目,伯樂林為母親、社區義工和「庭院之家」工作人員提供培訓,指導他們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與兒童互動。
第三,與當地及區份政府緊密合作,提升教育體系嚴謹、有效地開發早期教育課程的能力,以及培養教師和「庭院之家」工作人員的教學與評測能力。
最後,製作更多公開、免費的原創學習內容——包括電子和印刷版的故事、文章、玩具和遊戲——並翻譯成當地語言。伯樂林尤其關注並支持印度被忽略的社群,因為他們缺乏支持以母語學習的優質教學資源。
2022年,伯樂林教育基金會的早期教育項目直接惠及德里市、比哈爾(Bihar)邦和北方(Uttar Pradesh)邦共1259個「庭院之家」中4萬多名兒童和1062名母親,將學習內容和教學資料分享給「庭院之家」的工作人員和母親。
伯樂林還聯手卡納塔克邦的婦女與兒童發展部和旁遮普惡邦教育部,為卡納塔克邦五個區份共8640個「庭院之家」的13萬多名兒童,以及旁遮普邦12855間幼兒園的35萬多名兒童提供支持。
伯樂林早教項目以「講故事」為中心,幫助兒童增長知識、學習語言。為了提供更多故事,伯樂林在團隊內部以及與各邦政府以不同地方語言,展開故事寫作工作坊。他們還委託作家撰寫不同語言的短篇兒童故事,在故事中體現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故事中找到共鳴。2022年,伯樂林團隊共出版了404篇原創故事,並為其中147篇錄制了聲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