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打造“文化共融成长型心态”教室

项目资金

由一丹奖项目资金支持

教育主题

教育公平、受教育权与多样性

学习/授课方法与环境

内容

概述

背景

理念

相关项目

探索更多

利用助推文化共融成长型心态的教学实践,为多元化学生群体提供截然不同的课堂体验

文化共融成长型心态(CIGM)教室通过信任及归属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斯蒂芬妮·弗莱博格(Stephanie Fryberg)教授、玛丽·墨菲(Mary Murphy)教授和梅根·邦(Megan Bang)教授的带领下,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设立了开放式线上平台,帮助教师提供CIGM课程。

得奖者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

斯坦福大学刘易斯及维珍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

背景

培养能助力学生发挥最大潜能的课堂文化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教授的工作挑战了“人类智力潜能固化论”这一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她揭示了该想法的谬误:在适宜的环境中,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建立成长型心态,提升自己的智识能力。

 

斯蒂芬妮·弗莱博格教授、玛丽·墨菲教授和梅根·邦教授以德韦克教授的成长型心态理论为基础,开发了文化提升工具包(Enhancing Cultural Toolkits),并创办学生心态教师培训研究所(Student Mindsets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e),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培养文化共融成长型心态。

 

CIGM坚信,不论学生的背景如何,他们都可以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并发挥个人潜能。该理念强调,学习是个可以试错的连续、不断进步过程。

 

将成长型心态与文化共融相结合

在2016年至2018年间,研究团队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培训方式。第一种基于成长型心态理论,第二种主推文化共融理论,而第三种集两者之所长。比较结果表明,第三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社交和情绪健康有最积极的影响。

 

研究团队随之与全美数百名教育工作者及数千名学生合作,探究学校如何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帮助下,建立文化共融成长型心态教室。

 

研究团队开发了教师培训课程,并邀请170名教师和1700多名学生参与测试。他们发现,该课程可以增强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信心,并改变了教师授课和激励学生的具体做法。

理念

包容、协作的CIGM学习环境让各方树立信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动力和参考依据。CIGM培训让教师反思学生的多样性,并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安排、反馈、评估和其他教学方式,让学习者成为课堂实践的中心,推动边缘化学生群体的共融与成长。

 

CIGM教师培训也深知,每个课堂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因此,它聚焦教师和课堂文化,而不仅仅关注如何改变单个学生的心态。

 

在CIGM教室里,学生可以大胆冒险,迎接挑战,并支持彼此的学习和成长。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包容和尊重;他们可以犯错(并汲取教训),无须担心被指责。学生并不一味地追求满分,而是意识到学习就是成长的过程,而教师也会将学生的进步视为学习的证据。

 

这种包容性的方式让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益尤多,因为他们往往被教育体系边缘化。当教师使用CIGM教学方式时,学生会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积极观感。

 

研究与实践结合,为教师能力培育提供宝贵资源

研究团队正在打造一个提供CIGM培训材料的开放式在线平台,便于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参考课程内容和实践。重要的是,研究团队与教师保持紧密联系,以期把握后者的需求,使其随时可以接触到这些研究成果。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是该项目的关键,帮助教师轻松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在课堂上。

 

该项目还研究如何通过线上培训,以向教师提供更多心理干预措施。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教授使用一丹教育研究奖的部分项目奖金以支持该项目自2018年1月至2024年12月之间的发展。因疫情期间学校停课,无法与教师合作,我们共同决定延长项目周期。项目负责人为斯蒂芬妮·弗莱博格教授(西北大学)、玛丽·墨菲教授(印第安纳大学)和梅根·邦教授(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