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打造「文化共融成長型思維」課室

項目資金

由一丹獎項目資金支持

教育主題

教育公平、普及與多元化

學習/授課方式與環境

目錄

概述

背景

理念

相關項目

探索更多

推助文化共融成長型思維的教學實踐,為多元學生群體帶來截然不同的課堂體驗

「文化共融成長型思維」課室透過信任及歸屬感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在Stephanie Fryberg教授、Mary Murphy教授與Megan Bang教授的帶領下,密西根大學研究團隊設立了網上公開平台,幫助教師傳授CIGM課程。 

得獎者
Carol S. Dweck教授

史丹福大學路易斯及維珍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

背景

培養能幫助學生發揮最大潛能的課堂文化

Carol Dweck教授的工作挑戰了「人類智力潛能有限」這一根深蒂固的認知誤解。她揭示了該想法的謬誤:在適宜環境中,幾乎所有學生均能建立成長型思維,提升自己的腦部能力。 

 

Stephanie Fryberg教授、Mary Murphy教授和Megan Bang教授基於Carol的成長型思維理論,研製出文化提升工具包(Enhancing Cultural Toolkits),並創辦學生思維教師培訓研究所(Student Mindsets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e),以指導教師在課堂上培養文化共融成長型思維(Culturally inclusive growth mindsets,CIGM)。 

 

CIGM堅信,無論學生背景如何,皆可提出建設性想法及發揮個人潛能。該理念強調,學習是一個連續、反覆的過程,並有足夠的試錯空間。 

 

將成長型思維與文化共融結合 

2016年至2018年間,研究團隊比較了三種不同教師培訓方式。第一種基於成長型思維理論,第二種主推文化共融理論,而第三種集兩者之長。比較結果指出,第三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社交及情緒健康帶來最正面的影響。 

 

研究團隊隨之與全美數百名教育工作者及數千名學生合作,探究學校如何在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的幫助下,建立文化共融成長型思維課室。 

 

研究團隊開發了教師培訓課程,並邀請170名教師及逾1,700名學生參與測試。團隊發現,課程可以增強教師對不同群體學生的信心,並幫助教師塑造他們的授課方式及激勵學生的具體措施。 

理念

包容、協作的CIGM學習環境讓各方樹立信心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生所需的學習動力和參考依據各異。CIGM培訓讓教師反思學生的多元性,並為學生度身訂造學習安排、反饋、評估及其他教學方式,讓學習者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推動學生群體的共融與成長。 

 

CIGM教師培訓亦深知,每一班皆有其獨特需求。因此,CIGM教師培訓聚焦教師與課室文化,而非僅關注如何轉變個別學生的心態。 

 

在CIGM課室裏,學生可以大膽冒險,迎接挑戰,彼此支持學習與成長。全部學生均覺得自己受重視、接納與尊重;他們可以犯錯(並從中學習),無須擔心受指責。學生並不一味地追求滿分,而是明白學習是成長的過程,而教師亦會視學生的進步為學習的證據,為學生感到鼓舞。 

 

這種包容性方式讓往往遭教育體制忽略的群體獲益尤多,包括少數族裔和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當教師使用CIGM教學方式時,學生會對學校產生歸屬感和積極的觀感。 

 

研究與實踐結合,為教師能力培育提供寶貴資源 

研究團隊正在打造一款提供CIGM培訓材料的網上公開平台,便於教師根據自身需求參考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重點是研究團隊與教師保持緊密聯繫,瞭解他們的需要,並就此分享相關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與前線教師之間的協同合作是此項目的關鍵,幫助教師輕鬆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課堂上。 

 

此項目還研究如何透過網上培訓,為學校提供更有助教師發展的心理干預措施。 

 

Carol Dweck教授使用一丹教育研究獎的部分項目資金,支持此項目自2018年1月至2024年12月之間的發展。因疫情期間學校停課,無法與教師合作,我們共同決定延長項目。項目負責人為Stephanie Fryberg教授(密西根大學)、Mary Murphy教授(印第安那大學)和Megan Bang教授(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