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教育放在首位,就是將社會和經濟進步放在首位。通過一丹獎得獎者的積極探索,一丹獎致力於以教育提升人類福祉。
聯合國大會將於2023年1月24日慶祝第五個國際教育日,值此之際,一丹獎基金會回顧教育界在2022年取得的巨大進步,並為新的一年設定核心發展議題。今年,國際教育日的主題為「投資於人,教育為先」。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述:「只有終身教育才能打破貧困,提升健康狀況,讓人們有能力從事體面的工作……並緩解氣候危機。」
教育改變一切
研究成果證實了學習改變生活的力量。2020年,我們攜手維特根斯坦人口和全球人力資本中心,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展示了教育、收入和認知能力之間的關聯。該報告整合了過去70年的研究,最終發現:教育可以提升人們抽象思維和風險評估能力,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這些變化幫助我們做出更合理的選擇,帶來更加長久、健康和卓有成效的生活。
為邊緣化群體帶來改變
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主Linda Darling-Hammond博士將教育視為邁向成功的基石。職業生涯初期,她在美國公立學校任教,親眼目睹了學校資金分配不均對學生教育資源、教師授課能力和學生成績的影響。
自此以後,Linda將注意力從教學轉向學術研究與政策制定,重點關注如何提供公平的學習環境。她強化了教師發展項目,評估了不同教育方法,並據此設計了更優秀的學校——一切都為了讓每位學生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
將教育打造成廣闊的生態系統
朱永新教授是2022年一丹教育發展獎得獎者,也是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對朱教授而言,整體不僅是各部分的總和。他認為,為了真正地給學生帶來顯著改變,學習必須走出課堂,此外,還要考慮到影響學習方式及成效的諸多因素。
因此,朱教授發起的新教育實驗邀請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閱讀和寫作。新教育實驗的「書香校園」邀請社區成員廣泛參與閱讀和學習的過程。
新教育實驗還推行「家校合作共育」,學校與家庭攜手,在家中營造更積極的學習環境。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支持社區,鼓勵農村教師交流合作,體現自身價值。這一模式也培養了教師的領導技能,幫助他們獲得職業認同感。
新教育實驗從一所學校,成長為8,300所學校參與的網絡,惠及數百萬名學生,其中大部分來自偏遠農村地區。新教育實驗為每位學生帶來可以量化的切實影響。研究表明,新教育實驗的學生在閱讀興趣、學習能力和學校歸屬感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Linda和朱教授的工作響應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4(SDG 4),該目標明確表明瞭「為全民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給可持續發展目標4的實現帶來了巨大的障礙。過去兩年間,約1.47億名學生錯失了一半以上的線下授課。如今,我們還剩下既定時間的一半來實現聯合國2030議程,更看到教育的作用愈發清晰,尤其因為我們的下一代很快就會在氣候變化、就業及科技、健康與福祉和社會治理上承擔重要的角色。
從Linda以及朱永新教授的教育項目中,我們看到全球教育界湧現出眾多創新、變革、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但如此大規模的變革會產生更大的社會經濟影響力嗎?
教育影響力遍及每個角落
教育影響力開始先在社區體現,再貫穿至國家層面:2021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Eric Hanushek教授的工作表明,比起自然資源或人口規模,一個國家GDP的長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勞動力的教育水平,即「知識資本」。
更重要的是,Eric還證明,以教育推動經濟增長時,教育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關鍵。驅動教育進步的因素不僅僅是更長的在校學習時間,或國家層面更高的教育投入;各國應該利用科學研究,來確定傳授知識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體系。
合作是變革的核心力量
教育可以為個人的未來打下基礎,為整個社區提供更多機遇,並推動經濟增長。但若要實現上述目標,合作才是關鍵。
政策制定者應與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並肩作戰,協助他們開展工作。師資力量短缺是全球教育界都面臨的一個難題,對此,教育界齊力發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通過推廣創新的教育理念與洞察,並與全球專家通力合作,我們可以助力塑造教育體系,迎接未來挑戰。
點亮創變者的身影
優秀的理念無處不在。無論在發達還是發展中國家,教育創新與研究項目從不止步於此,它們正在改變世界各地的學習和生活。
不論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為學生打造學習社區;在孟加拉為兒童提供寓教於樂的機會;還是通過在線模擬在世界各地開展STEM教育,這些令我們贊嘆不已的教育實踐遍及世界每個角落。
今年,國際教育日的主題彰顯了我們的堅定信念:社會進步,歸根結底靠教育。通過發掘具有影響力、能夠激發潛能的教育創新,我們可以幫助人們提高生活質量,透過教育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陳一丹,一丹獎創辦人)